第一二六章 上钩
“徐先勇?知道啊!这人是黄埔二期第二名毕业,刚毕业就被调到了参谋部,这也呆了好多年了。怎么了?你认识它?”
一说徐先勇的名字,曹光远立马就反应了过来,看来,这是个名人。
“这位徐长官,要调到岛城来做科长了。”耿朝忠回答。
“啊?刘一班要走?”
曹光远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不过他马上给耿朝忠提了一个新情况:
“这徐先勇在国防部是老资历,现在至少也是中校,去岛城当党务调查科科长,算是高配了,估计也呆不了多久。看样子,应该是为了应付阎锡山。你不知道,他的父亲和阎锡山是世交,上面派他来,应该是考虑了这层关系。”
两人又商讨良久,耿朝忠终于搞明白了情况。
这徐先勇的父亲和阎锡山平辈,山西人,也是辛亥老人,名字叫徐以价,所以曹光远很是熟悉。
辛亥革命发生后,身为中级军官的徐以价和阎锡山都允诺在太原起义,但当徐以价派人猛攻巡抚府邸的时候,阎锡山则把部队调到巡抚府邸的背后,等待时机,这样不但可以在起义军胜利时,他第一个攻入府邸,夺取首功,还可以在起义失败时,率先帮助清政府镇压起义军,夺取首功。
总之,他都是首功。
更重要的是,他的部队在起义中损失最小,起义后就可以让部将张培梅迫使山西议会推举自己为山西都督。
果然,事发之后,出力最多的徐以价,反而被出力最少的阎锡山摘了桃子,徐以价一怒之下去了上海,从此以后和阎锡山分道扬镳。
不过,这件事以后,阎锡山也许是心存愧疚,一直对徐以价颇为尊重,后来,两人也逐渐恢复了关系,徐以价的儿子徐先勇考上黄埔军校,后来加入国防部,阎锡山也是说过话帮过忙的。
看来,南京政府的每一次派人,考虑的都很多啊!
不过,耿朝忠更感兴趣的是阎锡山的行为方式——没想到,这个老西儿竟然这么狡猾!
这种高明政客的投机思维方式,通过两面下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方法,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一秒記住『三五文学→』为您提供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