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上青云:从高考落榜开始

首页

第 1007章 谷山三年的变化

我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民生为根本导向、改革为动力引擎”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县、旅游活县、民生稳县”的发展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2008年度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财政自给能力显著提升。

三年来,谷山县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的总基调,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

截至2008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达55.2亿元,较2005年(3.7亿元)提高14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4亿元,同比2005年(0.15亿)提高39倍;财政自给率提升至100%,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由1.7亿元降至0,降幅达100%,财政结构更加健康合理。

二、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我们以“引企业、建平台、促集聚”为目标,打造了谷山经济开发区,引进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涵盖食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园区年产值突破10.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9.5%,带动就业二万余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三、旅游经济异军突起,红峡谷与影视城双轮驱动。

依托我县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我们重点打造“红峡谷生态旅游区”与“谷山影视文化城”两大文旅项目。

红峡谷景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年接待游客达二百万人次,门票及相关消费收入达2亿元;影视城一期工程于2007年6月正式运营,已承接影视剧组53个,实现营收8亿元,并带动周边餐饮、民宿、交通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全县人口由2005年的7.9万人增长至2008年的10.3万人,增长30.4%。

城镇化率由18.6%提升至32.5%。

我们加快推进新城建设,红峡谷新城初具雏形,配套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逐步完善,成为人口集聚的新兴区域。

五、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医疗明显改善。

我们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民生优先”原则,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5年的11%提升至2008年的52%。

教育方面,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1所,新增学位3200个,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