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红场的滚石!滚石的红场!
至于秦大使,他也跟着唱了起来,只不过他唱的是华语版的:“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一曲结束,掌声和卢布就是这段表演最好的认可,不管是作品本身还是表演者。
秦大使自然也是掏卢布送上自己对这段表演的充分认可。
这时候那位拉手风琴的老人睁开眼,看到了秦大使他们这一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可不是这些没什么经验的普通路人,从穿着和气质来判断,他就能猜出秦大使这帮人的身份。
“华夏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歌!”
这样主动的示好,秦大使这边的拍摄素材自然也就有了。
“我会替你向边浪转达的,感谢你的演奏,让边浪的歌曲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
老人听明白了和这话的意思,站起身就指向红场里面的方向道:“你真的认识wave?那可太好了,我和我的孙女没有抢到能进去的入场券,所以我们就在这表演他的歌,也算是我们对他的一种支持!”
这老人说的已比带剧本的专业演员牛叉了,秦大使满意和他们合影之后,让秘书给了这对和爷孙两张门票。
“我希望你们能亲自进到内场,去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滚石和边浪的音乐!”
有了这个街头艺术家的启发,秦大使自然就想到了从这个突破口去找素材,所以他留下来一队人在这拍摄,自带着剩下的人才去处理其他事情。
就像这对爷孙俩的街头表演者,在今天的红场周围数量是真的一点不少。
就拿演奏《喀秋莎》的来说,不仅仅有传统的手风琴版本的,还有改编成小提琴曲的,听着那悠扬哀婉的小提琴版《喀秋莎》,再次出现的宋记者感觉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全是爆款的素材。
不光是《喀秋莎》,还有《国际歌》同样也是有街头表演者在表演,只不过表演《国际歌》的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了。有的乐器带主唱的三人组合,有的是小型的合唱团体。
给人感觉这可能不是欧洲某国的首都,而是华夏在国外的飞地,边浪这个音乐人的家乡。宋记者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去维也纳采访的时候。
感觉在维也纳的街头巷尾,听到的音乐全是贝多芬一样。
宋记者就这样一个摊一个摊的采访打赏过去,差不多要走完这个区域就过去了快两个小时。就在他准备先休息一下,换换脑子梳理一下后面的思路时,靠近演出场地那边突然骚动起来。
抬头看去,是一队穿身着统一制式的藏青色服装的演奏者出现在了红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