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本公子这般大才,袁氏岂有可比之人?
非进取富足之策。”
“许子泓有才德见地,有心胸辽阔,亦有才情洒脱,非心思沉重之辈,唯取利于天下耳,这是英雄。”
孔融一番话,在场之人无不点头称是,同时对许泽的观感又再次加深。
自己是不能评价自己的。
言行之于世的影响,一定是交由他人评论。
自我的评价,仅限于勉励、规正自己,一旦强加于他人,那首先就犯错了。
当天夜里,孔融又聊了很多,深夜才被家仆扶回屋中安睡,许泽和太史慈走在回去的路上,大致了解了北海的格局。
对于地势兵防、粮草水陆运输等,孔融亦是尽数告知。
眼下就看袁谭是否上当了。
……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琅琊各地还是有刺杀发生,不过好在许泽防备得当,官吏大多是遭惊吓,有些轻伤、有些宿卫重伤护住,并未有折损。
但是在琅琊北地的各县开始传出流言,有士子抨击许都之政,同时流传许泽中饱私囊,在许都曾因私自强买田土被校事府抓捕之事。
对此百姓之中亦是流言四起,许泽命人进行肃清谣言,但仍然堵不住悠悠之口。
消息传到青州,袁谭只觉得形势一片大好。
“哈哈哈,许子泓,曹子脩想在琅琊取名,我偏不让他们得利!”
“这些刺客命又不值钱,洒下万金便可让他们为我卖命,现在看来大事可成也!”
袁谭知道这些密报不可能是伪造,多方消息传来,都说明许泽已束手无策,只能等待秋收,让收成来安定人心。
只可惜,今年琅琊、青州尽皆欠收,袁谭已经提前让父亲从冀州运送来粮食囤仓,到时候作为军粮和琅琊开战。
他更是立下了军令状,只要粮草足够,定能夺下琅琊,且以流言笼络民心,趁此时机便可声讨曹操挟制天子之事。
将檄文送到许都!昭告天下。
广邀四方诸侯一同勤王攻曹,到那时候携大势倾压,曹操的兵马岂能抵挡四面之敌?
而我袁氏尽可取幽州再得助力,兵力大增立刻便能投入战场,光是用兵马粮草硬耗,都可以让曹操退避三舍不敢交战,只能拖。
拖得越久,越容易内部生患,说不定有些人还能给他致命一击!宛若当初董贼一般。
曹操一死,天子迎至邺城,大业岂不可成?天下哪里还有敌手?
荆州老残或是江东鼠辈?!
呵,岂是我北疆将士之敌也!!!
袁谭看着这些密报,越看越是意气风发,他感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