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首页

第36章 大家都在折中

信任,听朱厚照如此说,心下放松许多。

“既如此,皇上当好好把握。”

“这个朕自然明白。”朱厚照点点头,问道,“募兵制已经定下,军校……不,京卫武学什么时候开始?”

“待杨一清进京。”李青说。

“先说说呗,朕心里有个谱,到时候也能更好推行不是?”

李青沉吟了下,道:“可以,把内阁也召来吧。”

“他们?”朱厚照皱眉。

“这次内阁很有意思了,皇上你也得给予正向反馈才是。”李青说,“这样的事,能保持中立就是很大的支持了,让他们来,既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回馈,让他们明白你承了情。”

“好吧……。”朱厚照叹了口气,道:“来人,传旨内阁,让他们来御书房票拟……”

“开京卫武学?”

“准确说,是重开京卫武学。”李青道,“太祖在晚年时就曾开办过,说重开才对。”

搬出老朱后,内阁四人果然冷静了许多。

刘健沉吟道:“京卫武学只昙花一现,具而细化的制度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想重开……难度不小啊!”

“武学必开!”朱厚照先定了调子。

几人:“……”

谢迁看向李青,问:“李先生可有高见?”

“高见不敢当,不过拾人牙慧罢了。”李青道,“大明文有县学,府学,国子监;武亦当如此!”

李东阳沉吟道:“县学,府学,京卫武学?”

“不错,文举和文学院挂钩,武举和武学院挂钩,如此一来,大明定可文武两开花!”

杨廷和皱眉道:“且不说开办武学需要花费的物力财力,生源从何而来?”

“恩荫。”

“啊?”杨廷和一呆,惊问:“你的意思是……世袭?”

李青呵呵笑了:“军户世代只能参军,怎么,责任让人家扛,好事就不给人家呗?”

顿了下,补充道:“这里的恩荫自然不是指全部,是要经过考核,通过条件筛选,有了这条上升通道,将士们也有了上进心不是?”

李东阳缓缓道:“按照先生的意思,这个恩荫只针对军中上层,亦或说……勋贵及府兵制度下的军官?”

“前期只能如此。”李青点头,“这样可以最快,最大限度的发展起来,待体系成熟,再全面开放。”

朱厚照道:“朕觉得很合理,首先,募兵制的待遇要稍好些,而且这些刚参军的都还没混到军官呢,也不会有心理落差,如此还能抚慰府兵制度下的军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