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首页

第33章 县官难当

,起身便走。

“海大人去哪儿?”

“吏房。”

张县丞还想说些什么,王主簿却拉住了他。

待海瑞离开之后,才道:“这个海老爷太天真了,真以为如此就万事大吉了?都不用你我出手,仅是下面的小吏,就够他喝一壶的,看着吧,他什么都做不成。”

闻言,张县丞也露出冷笑,道:“不错,不能和光同尘者,早晚要出局。”

顿了下,“不过,这人倒真是个不要命的,你我还是悠着点才好,可别真被他拉下水了。”

王主簿微微点头,叹道:“咋就碰上这么个浑人,真的是……简直是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

张县丞亦有此感,气郁道:“放眼大明,也没几个这样的人,偏偏被你我碰上了,真是点背啊!”

王主簿想了想,道:“做官的哪个不想升官,他不比我们,虽是举人,却是正统科举出身,努努力,未来做个知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说起来还是为了清名,为了仕途。等撞了几次南墙之后,自会转变性格。”

“这话倒是在理。”张县丞冷笑道,“咱们这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就不信他还真敢舍得一身剐。看戏便是!”

……

事实不出二人所料。

政令下达之后,半个月下去,没有丁点水花。

田亩与黄册完全吻合,没有一亩地是多余的,没有一亩地是遗漏的,完全对得上账。

海瑞自然知道是小吏杂役敷衍,可就当下而言,他还真没反制措施。

大明律规定:府官不许入州衙,州官不许入县衙,县官不许入乡村。

这是太祖朱元璋的规定!

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对官员有着骨子里的不信任,此举,意在防止上级官员打着公务的幌子,去下一级地方借机敛财。

此举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府官去州衙揩油,州官去县衙揩油,县官去乡村揩油,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不过,如此一刀切的做法,也有诸多弊端。

尤其是县官,本就处处掣肘,再加上这样的限制,许多事只能依仗乡绅。

可这一来,却不可避免的提升了乡绅的话语权。

这也是皇权不下乡的原因之一。

可也不能说朱元璋不对,一县之地,百里之域,百姓数十万,大事小情知县一把抓,若是时不时下地方,公务必然贻误。

故此,才选择了一刀切。

如今,海瑞就被卡在了这儿。

没有正当理由,他没办法去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