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高维适应性试验
但林序觉得,这种“适应性”的来源,很可能并不来自于“个体差异”。
人脑的结构本质上是大致相同的,而人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物理结构决定的。
如果你硬要说,接触到时间碎片的人,一个像伊万一样好好活着,一个像其他两人一样不幸遇难,是因为某种“形而上”的、唯心的“适应性”所导致的话
那实在是有点太过于不尊重物理学了。
林序的大脑在飞速转动,一边思考,他一边开口问道:
“时间碎片预计多久消散?”
“两到三个小时。”
视频里的王一帆快速回答道:
“这个碎片的边界已经开始模糊,是真正意义上的模糊。”
“就好像这个碎片,在图像上被虚化了一样。”
“我们推测这是时间碎片周边的混乱映射影响了光信号的传播,导致了.”
“不是!”
当王一帆说出“信号”这两个字的时候,林序的眼睛突然一亮。
“信息。”
“这是纯粹的信息扰动。”
“我们所观测到的一切,都是基于信息的。”
“无论是光学、声学、还是更多微观粒子层面的信息,都是信息。”
“时间晶体变得模糊不是单纯因为光子被干扰,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映射失序’后二次失序的混乱状态。”
“真正的高维适应性,不是人对高维空间的适应。”
“是人所承载的信息,对高维信息的适应。”
“时间碎片改变的是高维世界到我们所处的这个3+1维膜世界的信息映射过程,这种混乱的干扰打破了原本的有序性。”
“所以,才有人会死在接触时间碎片的过程中,而伊万却能活下来。”
“所谓的高维适应性,实际上是一个信息集合的整体干扰抗性。”
“人体,也是这样的信息集合。”
“要验证也很简单。”
“高熵信息容易被干扰,而低熵信息不容易被干扰。”
“你们真正应该投入时间晶体的,不是一个活人。”
“而是一种低熵物质。”
“比如.超流体氦!”
两小时后。
冰原之上。
一套紧急搭建的超低温转运系统已经在时间晶体附近完成了布设,而几乎在同时,在调集了俄罗斯现有的几乎所有资源之后,一罐用杜瓦瓶保存的超流体氦,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被从萨罗夫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所,带到了这个临时搭建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