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魏征献策天授也
“玄成所献,必是良策。速速道来,我洗耳恭听。”
魏征先大略复述了薛世雄前封奏报中的一些内容,说道:“薛公日前上奏,他召孟海公,会於白马,然孟海公托词不至,仅遣其弟孟啖鬼敷衍。”继而给出自己的判断,“足见其拥兵数万,盘踞曹、戴二州,首鼠两端,心存观望!大王,此辈拥兵自重,反复无常,非可倚用。”
比起李密、李善道、宇文化及这等拥众数十万、或十余万的大势力,孟海公的势力自不算大。
但他也不算小人物。
首先,他起兵早,大业九年就在济阴县的周桥起兵了。其次,地盘也不算小,控制了曹、戴二州,即后世的曹县、成武、定陶一带,兵马亦颇有之,众至三万余人。
起兵早,见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地盘也有,部曲又不算少,拥兵据地,“反复无常”,便就在所难免了。是以,李密势大的时候,他依附李密;宇文化及来了,他依附宇文化及,并且在依附宇文化及的同时,因杨广被害已死,隋室等同已经覆灭,他还顺势称王,自称“宋义王”了,——曹州等地,在春秋时期是宋国之土。而又薛世雄代表李善道召他的时候,他固自己未去,但也遣其弟孟啖鬼往谒。他这显然是一副不论对谁,俱观望、骑墙的态度。
李善道点了点头,问道:“玄成,你的两策都是甚么?”
魏征提出方略,说道:“故臣愚见,招揽山东,当有取舍。其一,对孟海公、徐圆朗等拥兵自重、反复无常等辈,招揽不妨暂缓。当务之急,招揽重点宜转向兵微地狭、根基较浅或位置较为关键之势力。如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北海綦公顺等。彼等势弱,易感名望,招之不难。若能归附,就不仅可使大王威德播於山东,并能动摇孟海公等观望之心矣。”
现今来说,山东较大的割据势力,大致也就是孟海公、徐圆朗了。
如前所述,徐圆朗的地盘在孟海公地盘的北边,与孟海公地盘接壤。单论地盘之大小,他比孟海公的地盘还大,西起黄河岸边的东平郡,东到渤海岸边的琅琊郡,跨距东平、鲁、琅琊三郡。不过东平郡小,琅琊郡地广人稀,他的部曲不如孟海公多,精兵两万余人。
事实上,李善道这几天,就薛世雄召孟海公赴白马相会,却孟海公只派了他弟弟孟啖鬼往谒此事,本已有思量,亦有调整招揽山东群雄的策略之意。
此时闻得魏征此策,顿有知己之感,他不禁击节赞叹:“玄成,卿此议极是!孟海公等辈,确恃兵自重,急要召之,欲速不达,反恐成拙。”问道,“卿议不如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