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庆中兴

首页

第1795章 盐利岂能轻易让(四)

两方是互不相让,唾沫横飞,在朱载坖面前唇枪舌剑的交锋,不过朱载坖已经很清楚的,解盐要想继续在行销于河南,显然已经是不太现实了,对于朝廷来说,朱载坖要考虑的肯定首先是河南的安稳,不过对于朱载坖来说,山西的盐商也要加以安抚的。

所以朱载坖并没有当时作出决定,而是在重臣们走后,亲自去探望在府内养病的首辅张居正,得知朱载坖前来,张家自然是极为重视的,张居正亲自出来迎接,朱载坖和张居正两人在张家书房之内密谈,陆绎亲自在外警戒,不准任何闲杂人等近前来。

朱载坖看了看张居正说道:“张师傅现在是无案牍之劳形,气色好多了!”

张居正赶紧说道:“都是陛下垂怜!”

君臣二人其实都知道今日要谈什么事情,朱载坖首先问道:“张师傅觉得,眼下这解盐,应该怎么处理?”

张居正直接说道:“陛下以为,盐对于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实君臣两人都很清楚,盐对于朝廷来说是重要的赋税来源和调剂各种物资的手段,对于朝廷来说,盐是重要的财源,户部为保证盐税征收还订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各类盐务官员升迁罢黜均与税收完成情况直接挂钩,而要想完成户部所规定的盐税,行盐区域是重要的保证。

所以在争夺行盐区域的问题上,不光是各盐运司,就是巡盐御史们,也是绝对不轻易退缩的,为了保障自己的盐区,,他们无不尽其所能地维护本盐区的利益,甚至彼此针锋相对,毫不顾惜都察院同僚之谊。

而户部作为朝廷分管财政的最高衙门,对于盐区的争执,态度是很明确的,如不影响盐税征收,户部便多选择依违其间,使问题延宕下去,若事关盐税,户部则转而强力推进,不再观望迁就。

就现在大明的盐政来说,从嘉靖以来盐税折银,盐商所上缴的余盐银成为最主要的盐税来源,而市场销售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盐商利润的多寡。

盐官苦于考成,盐商困于销盐,于是盐官群体和盐商群体在一定范围内拥有共同的利益,故而盐官便屡次出面为盐商们伸张利益。就河东运司来说,盐产歉收商人无盐可卖,市场减少商人无处卖盐,均会导致盐商不能够足额纳税,但对于盐官和盐商们而言,食盐减产多随灾害而生,是偶然的、临时的,而行销区的维持和争夺却是长期的。

如果没有销售区域,即便提高产量也照样无用,相较于处理头痛而又无解的私盐问题,维持、扩大本盐区的行销区则成为保障售盐利润和税款征收更易实现的手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