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大婚(五)
瑜扶着,他看着年轻人,问道。
陆瑜连忙开口:“今岁十八。”
“可曾加冠?”
“回大人,未曾。”
“可有表字?”
陆瑜深吸口气,答道:“无字。”
邓尚书笑着拍了拍陆瑜的手,道:
“瑜为美玉,怀瑾握瑜。天道有缺,不可求全,故玉虽美而应有瑕。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还需琢磨,方可去求那尽善尽美。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陆瑜,可为琢之。”
“陆琢之。”
陆瑜感觉自己搀扶着邓老尚书的手在微微发抖。
礼部众官员都惊讶地看着这一老一少。
只有吴夫之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微笑着,抚了抚胡须。
邓家以诗礼传家,历朝历代皆任以清贵官职,邓老尚书更是大宁文华扛鼎人物,当代大儒,兼任国子监祭酒。
只是这些年,他老了,早就不上朝了,礼部诸事,早就交给了吴夫之。
给晚辈取字,那是家族长辈与老师的责任,今日邓老尚书给陆瑜取字,便是真真正正有了半师之名。
吴夫之上前,搀扶住了邓老尚书。
陆瑜后退两步,恭恭敬敬地对着邓老尚书俯身施了一个大礼。
“琢之,谢先生赐字。”
自此,世人唯一能诟病陆瑜的,所谓江湖世家出身,在这一礼后,也烟消云散。
师门,也是出身。
邓老尚书轻咳两声,活了那么久,他早就看清了很多东西。
他当年与老太傅同朝为官,那老家伙有个好儿子,军功封王,老家伙活的更明白,早早地放下手里的一切权力,去宫里给皇子皇女教书,求的,只是李家家臣的情意。
而自己高居清贵之位,一心只是完善大宁礼仪,亦是毫不恋权,他知道自己完善一朝之礼,照样能青史留名。
人老了,总是要给家中后人留下些东西。
李家父子三人对陆瑜的看重,他都看在眼里,若是不出意外,此子未来必将飞黄腾达。
他所做的,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但,也足够了。
……
时辰差不多了,
礼部老尚书与陆瑜一同向太元殿走去。
无比宽阔的大殿内,满朝文武皆分立两侧。
邓老尚书与陆瑜跪地行大礼。
帝御太元殿,授婚使符信与聘礼册。
邓尚书携陆瑜与众礼官,北向再拜,奉节出宫。
朱雀大街之上,满城百姓们